急救电话:028-24500120
扫一扫,挂号、缴费不排队
在谈论艾滋病毒传播这一敏感而微妙的话题时,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至关重要却常被误解的事实:艾滋病毒的传播并非随意发生,而是必须严格满足四个条件,缺一不可。这一科学认知,正是我们今天想要传达给群众的重要信息,旨在帮助群众更科学地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从而降低不必要的恐惧和误解。
一、传染源
流行病学中传染源的定义为: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艾滋病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仅能感染灵长类动物,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类,猿类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猿类与猴类,猫免疫缺陷病(FIV)——感染猫类等。其中只有HIV能感染人类,而其他非灵长类动物则不会感染艾滋病,体内更不会携带艾滋病病毒(体外仍可能机械性携带艾滋病病毒)。
因此,对于人类来说,艾滋病的传染源有且仅有HIV感染者以及艾滋病病人,不包括任何动物。我们身边的家养宠物狗猫之类都不会携带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更不用担心因为被宠物咬伤而感染艾滋病。
二、病毒量
只有传染源的存在是不够的,还需要足够数量的病毒进入被感染者的血液才能够导致感染。
一方面,这是因为艾滋病病毒只有进入到它寄生的靶细胞(CD4+T细胞)时才能存活并复制,而该细胞在血液中占比极低,不足1%:另一方面,艾滋病病毒依赖胞内寄生,只有在靶细胞内才能表现出生物活性,在细胞外则没有任何代谢和运动能力,完全依赖于外力的随机运动等待着靶细胞主动“找上门来”。因此,不足量的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血液时,其接触靶细胞的几率较小,在接触并寄生靶细胞之前就已经被机体免疫系统灭活了。
因此当传染源的病毒载量检测不到时几乎不存在传染性,或者接触的体液为非感染性体液如唾液、尿液等时,也不会发生传染。只有在接触一定量的感染性体液如血液、精液、前列腺液、阴道分泌物、直肠分泌物、乳汁等才存在感染风险。
北京地坛医院对艾滋病患者不同体液中HIV病毒的检出率
三、传播途径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且仅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
四、易感人群
人类对艾滋病病毒普遍易感,也就是说任何人只要发生了高危行为,均有可能感染艾滋病。
上述四个条件同时满足时才有可能发生感染,其本质就是体液接触时有足量的艾滋病病毒进入了被感染者的血液当中。
比如和一个感染者发生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这是高危行为,但是如果感染者的病毒载量检测不到,那么这个风险就可以忽略,因为对方的体液中没有足够的病毒量来感染阴性伴侣,也就是艾滋病当中的“U=U”概念(检测不到等于不具有传染性)。
同理,一个未经治疗的感染者的血液沾到阴性对象手臂上的完整皮肤时,虽然有病毒,也有接触,但是接触者的皮肤没有破损,也就没有体液交换,艾滋病病毒就不会进入血液,自然也不存在感染风险。
因此,让我们以科学的态度面对艾滋病,以理性的声音传递真相,共同消除误解与偏见。在关爱与理解中构建一个更加安全的生活环境,为艾滋病患者带去温暖与希望,携手共创一个无惧、有爱、和谐的社会。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急诊电话:028-24500120
门诊咨询:028-24501714
体检咨询:028-24503015
医保咨询:028-24501744
投诉电话:028-24501978
院办公室:028-24501796
本网站已经支持IPV6 邮编:642350
医院地址:安岳县岳阳镇外南街68号
版权所有:安岳县人民医院
技术支持:明腾网络
ICP备案:蜀ICP备15016381号-1
公安备案号:51202102000021
官方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