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一到,不少人会出现干咳、咽干、皮肤干燥等不适,这其实和“秋燥伤肺”有关。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其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而秋季气候干燥,燥邪容易通过口鼻、皮毛侵入,耗伤肺中津液,导致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调,引发干咳、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下面就为大家推荐简单易操作的中医养肺方法和食谱,帮你安稳过秋。
一、简单易操作的中医养肺方法
1. 穴位按摩: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刺激经络气血的运行,调节肺的功能,增强肺的宣发和肃降作用,从而达到养肺的目的。
(1)常用穴位
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按摩此穴可通利鼻窍,增强肺卫功能,预防外邪入侵。
尺泽穴: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为肺经合穴,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平喘的功效。
太渊穴:在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是肺经原穴,可补肺益气、通调血脉。
(2)操作方法
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按压穴位,力度以穴位产生酸麻胀感为宜,每个穴位按摩3 - 5分钟,每天可进行2 - 3次。
2. 温和艾灸:艾灸通过温热刺激穴位,激发经气活动,调节人体脏腑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起到温通经络、散寒除湿、润肺养肺的作用。
(1)常用穴位
肺俞穴: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简便取穴法可先找到大椎穴(低头时,颈部后方最突出的棘突下方),向下数3个棘突,其下缘旁开约两横指处即是。它是肺的背俞穴,为肺气输注于背部之处,刺激此穴可调节肺的功能,增强肺的卫外能力。
膏肓穴:在脊柱区,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寻找此穴位时,可先确定大椎穴,向下数4个胸椎棘突,再从其棘突下旁开约四横指的位置即是。膏肓穴是人体重要的保健穴位之一,为膏肓之气输注之处,具有补益虚损、调理肺气、疏风散寒等功效。
膻中穴:在胸部,横平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上。简便取穴法可先找到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该点即膻中穴所在位置。膻中穴为“气会”,是人体宗气汇聚之处,具有宽胸理气、止咳平喘、降逆止呕等功效,对人体气机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2)操作方法
一般选择温和灸,将点燃的艾条一端对准应灸的穴位,距皮肤2 - 3厘米左右进行,使局部有温热感而不烫为宜,每穴灸10 - 15分钟。每周可进行2 - 3次。
3. 简单拔罐:拔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部位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上,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调节气血运行,排出体内湿气和毒素,改善肺部的气血供应,增强肺的功能。
(1)常用部位
背部肺俞穴区域:肺俞穴所在的背部区域与肺脏密切相关,在此处拔罐可直接作用于肺脏相关的经络气血,起到调理肺气的作用。
(2)操作方法
拔罐需由专业人员操作,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罐具、拔罐方法、留罐时间和操作次数。一般留罐时间为10 - 15分钟,每周可进行1 - 2次。
4. 呼吸吐纳锻炼:是另一种重要的养肺方法。建议每日早晚选择空气清新处进行深呼吸练习,具体方法为:放松全身,用鼻缓慢深吸气,使腹部自然鼓起,屏息片刻后,通过口缓慢呼出,呼尽后停息片刻再进行下一次呼吸。这种呼吸的频率应尽可能放缓,让新鲜空气充分深入肺部,达到锻炼肺功能的效果。更进一步的腹式呼吸法要求吸气时最大限度地扩张腹部,胸部保持不动;呼气时腹部自然内陷,将浊气尽量排出。这种深层次的呼吸方式能显著增加肺活量,改善肺部血液循环,增强肺脏的宣发肃降功能。每次练习5-10分钟,以不感气促为度。对于长期伏案工作者,这种呼吸锻炼尤为重要,能有效预防因胸廓受限导致的肺功能下降。
二、家常养肺食谱:温润不燥,全家能吃
秋季养肺的饮食核心是“润”,多吃滋阴润肺的食材,避免辛辣、油炸等“上火”食物。下面几款食谱简单易做,还能兼顾口感。
1. 百合莲子粥:润肺又安神
食材:百合30克(干百合泡发,鲜百合更佳)、莲子20克(去芯)、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所有食材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40分钟,至粥软糯即可。
好处:百合能润肺止咳、缓解秋燥引起的干咳;莲子安神,适合秋季容易心烦、睡不好的人。
2. 银耳雪梨汤:滋阴润燥“小糖水”
食材:银耳15克(干银耳泡发撕成小朵)、雪梨1个(去核切块)、冰糖适量。
做法:银耳和雪梨放入锅中,加足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30-40分钟,至银耳出胶、雪梨变软,加冰糖调味即可。
好处:银耳被称为“平民燕窝”,能滋阴润肺、补充水分;雪梨清热润燥,对咽干、喉咙痒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老人小孩都能喝。
3. 杏仁猪肺汤:补肺止咳(适合肺虚人群)
食材:杏仁10克(甜杏仁,不苦)、猪肺250克、生姜3片、盐适量。
做法:猪肺反复冲洗干净(可切块后焯水去血沫),和杏仁、生姜一起放入锅中,加清水煮1-1.5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好处:中医有“以形补形”的说法,猪肺能补肺虚,搭配杏仁的止咳作用,适合秋季容易咳嗽、气短乏力的人。
小贴士
做艾灸、拔罐时,若皮肤有发红、刺痛,要及时停止,避免烫伤。
食谱中若有过敏食材(如莲子、杏仁),可替换成同类型润肺食材(如换成山药、川贝)。
秋季养肺还要注意“不悲秋”,中医认为“悲伤伤肺”,多出门散步、晒太阳,保持心情舒畅,对肺部健康也很重要。
中医核心治则讲究“辨证施治”,每个人的体质也存在差异,对养肺方法的适配度也不同。建议在尝试穴位按摩、艾灸、食疗等方法前,结合自身症状选择,或咨询专业中医师获取个性化指导,以确保养肺效果更贴合自身需求。